##EasyReadMore##

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

2019大阪馬拉松





先說結果,個人時間 4hr08min39sec,比目標sub4還多出了八分鐘,這八分鐘完全是實力的差距。

抽籤:今年年中被通知中籤,只有我抽中,老婆第二次槓龜,距離比賽大約還有5個月,看起來時間非常充裕,然而今年9月還有武嶺盃,所以9月中以前我的重心都放在單車上,真正比較認真練跑則是9月底的事情了。


練習:家裡沒有跑步機(廢話),沒辦法像單車踩訓練台一樣方便,只能利用工作閒暇時間加緊練習,每次練習的時間幾乎都在1小時內(包含換衣服洗澡),印象中這段時間的LONG RUN只有一場田中馬半馬,過去吃吃喝喝,還有賽前一周的體育場練跑,全程配速4:59,17.9公里抽筋坐收。


課表:
沒有課表,所以以下都是我自己想像的不負責任練習方式,事實上也沒有達成SUB4的目標,所以課表不值得參考

網路上的SUB4課表,動輒月跑200k,換算起來每周50k,若每周休兩天,一天要跑10k才可以達到,身為兩個小小孩的爸,真的很難有這麼長的時間練跑,所以我的課表就隨興吧!想怎麼跑就怎麼跑。

雖然對跑步課表不太熟,但單車課表我相對比較了解,長時間的耐力運動,要求的是強大的ZONE3,然而ZONE3要花非常多時間,所以我武嶺時間也一直都沒進步,頂多踩台踩2小時就極限了。

我沒有跑步功率計,但若跑操場的話,因為是全平面路段,所以配速就可做為功率的參考,幾次測試下來,我可以用5:00配速跑1.5小時,我猜測體感ZONE3大概是在5:40左右,之後練跑就以ZONE3為基準,輕鬆跑就配速5:40,若體能負荷得來就提升到5:00以內。

回顧10月、11月的跑量,大概維持在110km左右,練習量其實是非常少的,時間不足是其中一個原因,另外就是11月初時,不知道腦袋在想甚麼,參加了一日北高,結果完騎後重感冒,全休了一個多禮拜,變得超廢。

大阪行:
難得有機會出國,當然希望多玩幾天,多跑一些景點,然而這也加重了體能負荷。
這次大阪行是全家四人出遊,包括老婆、大的五歲、小的9個月,小的那隻從頭到尾都在我身上,11/27-11/29三天,平均每天走14-15公里、11/30還走完伏見稻禾大社全段,結果搞到比賽前一天有點ITBS,回到旅館腳泡冰水、冷熱交替了五次。


感冒:
出門前大寶的感冒快好了,結果出國前一天傳染給二寶,趕緊拿了藥後出國,然而在日本期間整天我都抱著,想當然爾被傳染感冒了,11/29開始有鼻塞症狀、11/30感冒有點加重,只能吃感冒藥抑制感冒症狀。

啤酒:
我是個啤酒愛好者,難得來日本就是要多喝點啤酒,這幾天大概喝了十幾罐啤酒,完全違反比賽前禁酒的鐵則。

父子倆研究啤酒的罐子中

補給:
這次目標是拚速度,不是來玩的,所以自己準備補給果膠,在EXPO買了果膠:兩條PowerGel、兩條Challenger,PowerGel在日本真貴,有點後悔沒有在台灣買SIS,吃習慣的還是比較對味,Challenger果膠的開包裝方式有點特別,如果習慣的話其實蠻方便的,不過這兩個牌子的甜味都太濃,我還是覺得SIS比較好吃,不過SIS的尺寸也比較大、比較不適合跑馬攜帶。


比賽當天:
這次住在天滿區,離會場非常近,走路過去就到,所以比賽當天睡到6:40才起床、7:35慢慢走出旅館,到會場時已經人山人海。路上非常多台灣跑者,我猜應該是除了日本以外最多的,不少人穿大國旗衣,其實我對國旗配件有點害羞...我這次是穿去年渣打馬的背心,既可以知道我是台灣人,又不會太顯眼。
第二多的海外跑者應該是香港,許多跑者穿著香港加油標語的衣服,路旁的應援團也有不少「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」的標語,這時候如寒冬的香港,真的需要大家加油。

我大約8:10寄物,把穿在身上的羽絨衣、毛褲、刷毛衣全都丟進衣保袋內,身著渣打馬背心、迪卡儂短褲,再套上兩層垃圾袋雨衣,意外的保暖!
希望跑到這裡還可以笑得出來

這次起終點都在大阪城公園,對於接駁而言很方便,然而三萬多人,把整個大阪城公園擠得水洩不通,還好我沒太晚寄物,因為等尿完尿、跟著人群走到起跑區,已經8:40了,我記得最晚進場時間好像是8:55?

這次我的起跑位置在D區,對於目標sub4的人而言,D區其實有點勉強、C區應該比較符合SUB4的速度,不過大會就這樣分了,也沒辦法。



起跑:
C、D區起跑時間是9:10,我排在D區後方,通過起點時間9:14,排了四分多鐘的隊,輕便雨衣太早脫掉了,在寒風中吹了10分鐘,身體好冷,一開始起跑就是人擠人,跑不快,而我也不敢一直超車,因為這樣會消耗大量的體力,就順著人群一起流動。


0-5K:31:08,起跑塞車,為了節省體力,只能順著人群跑,配速都在六分多速,雖然日本馬拉松分組已經做得相對確實,但仍然有部分速度比較慢的跑者被分到前面幾組,總之起跑塞車是大型馬拉松活動必然的。


5-10K:27:59,逐漸脫離塞車路段,些微的緩下坡加上長直線,這段路速度快上取多,雖然體感不錯,但有點太快了?我直覺應該要再稍微慢一點,路旁有超級激動的應援團表演,非常有趣、超級有趣,可惜這次要拚時間,不能停下來看。

10-15K:28:29,體感不錯,10K吃了第一包Power gel,不過接近15K時,竟然有點ITBS的感覺,幹幹,這麼早就有感覺了,我還跑不到一半耶。
全馬是否有辦法完成,我覺得很大一部分歸因於了解不了解自己的身體機能,(對我來說)超過4小時的運動,必須時時刻刻專注的感覺跑步所運用的肌肉,那邊負荷稍微高一點?哪邊開始感覺有點怪怪的?一切的細節都要注意,如果可以的話,還必須要提出對策。
然而有沒有辦法提出對策也取決於賽前的練習。對我這種練習量不足的人而言,如果身體感到不適,唯一的對策只能降低速度。


15-20K:28:51,體感依舊不錯,18K吃了第二包Power gel,然而SUB4已經不可能了,若要達成SUB4,就必須跑進配速5:40,然而我的配速一直都在5:45左右,這之間的差距過大,已經不是甚麼燃燒小宇宙就可以達成的了。是說馬拉松這種耐力運動,現實上也沒有燃燒小宇宙的可能。心肺機能、肌耐力、意志力、當天體能狀況等變數,基本上就可以推斷出最後的成績。這時候我已經預估完賽時間會在4:05-4:10之間,如果沒有抽筋的話,最差應該不會掉出4:10,所以接下來要注意的就是千萬不要抽筋。

20-25K:29:04,24K吃了一包Challenger果膠,不小心先把咖啡因口味的吃掉了。雖然在跑的時候沒有感覺,不過速度在不知不覺中慢下來了。過了半馬後漸露疲態,加上這段有些坡度,雖然內心很急,但我知道真的急不得,如果現在爆氣,就會有很高的機率抽筋變步兵。

25-30K:30:15,爬坡越來越多,速度真的快不起來。29K那個超級豐盛補幾站我沒有停,因為我今天是來拚時間的,從出發到現在都只進補給站喝水和運動飲料,看其他跑者吃得很開心,有點羨慕,我2016時也吃得很開心,但這次不行,喝了水以後盡速離開。

31-35K:29:58,比賽進入後半段,我腦中思考速度越來越慢,究竟現在是完成2/3?還是已經完成3/4?這段上下坡交雜,轉彎又有點多,其實不是很好跑。在大約32K時吃了大會提供的一小截香蕉,這是我這次馬拉松唯一吃的大會提供的食物。接近35K時再把最後一包Challenger果膠吃掉,準備決勝負了。

35-40K:29:44,這段路段超過4:15配速列車。比賽已經過了大半,小腿前側肌肉出現了意料之外的痠痛,讓我非常緊張。以前跑馬、騎車時,從來沒有出現過小腿前側痠痛。我深怕這個痠痛點會讓我跟9月的武嶺盃右大腿內側痠痛一樣,本來沒甚麼,結果武嶺盃時瞬間大抽筋。所以這時有意識地減輕小腿前側壓力,而這時候ITBS的症狀也已經相當明顯,要維持六分速以內就有點困難了,也沒辦法繼續加速。這時有位穿著跑步緊身衣,衣服上面有國旗圖案的跑者從我旁邊跑過,熱情地跟我說一起跑,沒想到他速度應該接近5:30,我根本跟不上啊!

40K~:對我來說,全馬賽事,到最後300公尺前都還不能爆氣,雖然很痛苦、很心急,不過現在的狀態就是一爆氣馬上抽筋變步兵。
41K時老婆帶著小孩到會場幫我加油,我刻意繞到路旁跟阿中打招呼再繼續衝刺,心裡很是開心,直到最後200公尺才開始爆氣,4:08:39完賽,完賽後仍然久久不能自己。
老婆和阿中特別幫我做的應援看板

領完大毛巾、獎牌等所有物資後,打電話給老婆,老婆表示所有路都封得死死的,沒辦法過去,我研究了許久,的確真的過不去。所有家屬都集中在太陽廣場,然而太陽廣場離住宿地太遠,幾經研究後,還是只能請老婆先回住宿地,畢竟帶兩個小鬼可不是普通的累。

完賽後的大崩潰:真正的崩潰是從大阪城公園回旅館,明明就住在天滿區而已,但是不管走哪條路,都被擋得死死!我前後應該走超過五公里,一旁的志工也都無法用英文溝通,最後終於從京橋站旁邊的百貨公司天橋通過,再用半走半跑的回到住宿地。路旁有位大嬸騎單車從我身旁騎過,非常驚訝地看著我,對我說了幾句日文,我想應該是佩服的意思吧?

完賽後接近兩個小時,終於回到住宿地了,其實沒有預計中的累(原本以為我會完全動不了的),本來想再趕過去海遊館晃一晃,不過反而是老婆相當的累,帶兩個小孩真的比跑全馬還要累啊!所以乾脆在旅館休息一下,晚上再到附近的百貨公司逛逛。

檢討:
沒有進入SUB4,根本原因就是練不夠,沒甚麼好說的,明年加油吧!
補給品應該要再多準備兩包
進水站不要慢慢走、拿水杯也要有技巧,其實這次在水站浪費了不少時間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