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EasyReadMore##

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

20231222 八仙林鐵 黎明神社 草泥馬路線

 路線圖如上



這幾年有許多份八仙林鐵、清水台聚落、黎明神社紀錄引起了我的注意,我本來就喜歡中級山勝於百岳,這種有歷史背景的路線更讓我極度感興趣。出發前邀請了兩位大大一同前往,可惜二位大大因故無法參與,所以行程又變成只有我一人,當然,一人行程有更多自由度,想怎麼走就怎麼走,所以省略清水台聚落,在裡冷往東八仙路段也嘗試不看離線地圖盲走,相當有趣。

攜帶裝備:

迪卡儂15L越野跑包、水2L、迪卡儂碳纖折疊杖、雨衣雨褲避難毯等族繁不及備載

威德IN*5、SIS*1、7-11手捲*1、御飯糰*3

最後水剩約1000cc,威德IN剩兩包、SIS沒吃、御飯糰剩一顆。

比較特別的是今天多帶了羽絨衣,畢竟是獨攀探勘路線,萬一卡在山上,羽絨至少可以讓我多撐幾天。

簡要紀錄:

6:40八仙山遊樂區售票亭,原來森林遊樂區的入園時間已經提早到6:30了,應該可以更早出發。

7:00停車場起登,不久後左轉越過柵欄,走水源路。行到盡頭後走溪床上東八仙山登山口。

遊樂區停車場起登

不管是水源路或是溪床路,都比上一次五月份來的時候好走很多。溪床路是我最不會走的地形,不只跑不起來,連走路選踏點都不太行,好在這次沒甚麼找路,很快到達登山口。

7:45東八仙山溪床登山口,休息5分鐘。比預計早到很多,但接下來就是一路陡上了,陡到懷疑人生,好在路徑明顯,布條密集,一路就是考驗體力而已。

8:51八仙警官駐在所,休5分鐘。這段只爬升700公尺,卻使用了超過1小時,比預定還久一點,在非大眾路徑上,爬升能力果然還是要打個折。

八仙警官駐在所

接下來開始本次行程的精華路段了:八仙林鐵。相關歷史背景不贅述,反正網路上有很多資料,這裡只記錄路況。

林鐵的路基大致上良好,然而中間幾處路基崩壞,遇到崩塌就必須找高繞路或低繞路,印象中我全部採高繞,但有兩處沒有看到山友開的高繞路,想直切通過,非常不好過,雙手被芒萁割出好幾處傷口,而且踏點不穩,一次踩空讓雙手都拉傷,但還好沒有墜谷,是說這邊墜谷也不會有甚麼大礙,畢竟下面都有厚厚植被。

倒木橫陳,不過大都不難通過

路基大致良好,不過路條稀少

路條的話,沿路只有幾路新綁的紅色路條,而且都綁在康莊大道上,高繞或低繞岔路處都沒有記號,所以路條僅能作為確認之用,無法直接跟路條走。

9:32清水台岔路,岔路沒有路條或明顯路標,就是走到稜線,然後沿著隱約的路跡下切,不過因為到這邊,算算如果沒去清水台,好像來得及回家接小孩,這次就不去了,繼續林鐵路徑。

10:14索道頭,到這裡就代表黎明神社陡上快到了。

索道頭

10:27乾淨活水源,但身上還有約1500cc水,續行

穩定活水源

10:40黎明神社岔路,在岔路口約停留10分鐘,往裡冷林道岔路小探了一下,覺得很有趣,這邊山坡有好幾層平台,而且有明顯林鐵痕跡,希望有機會可以再來一次,走看看這條往裡冷29K岔的路線。

源以為是倒塌涼亭,不過近看應該是原本鐵道路基

探險完後開始陡上,稍微看了一下附近,岔路處沒有路條或路跡,乾脆隨便亂找一處好上的地方上切,不久後接上稜線,路線頗為明顯,一直到黎明神社前都不用找路了,稍微失望。

比較要注意的是上到山頭後,必須由南南東轉東向稜線,到了山頭後,好像蠻多人都下意識的續行南稜,走一段後發現錯誤後才折返,我也一樣。東轉黎明神社稜線後,主要是沿著稜左(南邊)腰繞前進,路線明顯到我有點懷疑,真的可以這麼幸福嗎?

11:50黎明神社,休息5分鐘後續行切出裡冷林道。

黎明神社

12:05切出裡冷林道,終於可以跑起來了,從34K到32K,大致維持七分速左右。

林道展望處

12:19林道捷徑,在32K前找到捷徑路條,不過上切地方離傳統路線插了幾十公尺,一開始上切有點辛苦,不久後接回路條,之後路徑還算明顯,大致上都可以跟路條

林道岔路,到這邊就要注意了,過幾十公尺即可右上捷徑

12:38捷徑出口,出口約為29.2K,GPS實測林道路線為2.7公里、捷徑為400公尺,可以省下2.3公里路程。如果林道路線全程以7分速前進,大約花費在20分內,我此次花費19分鐘,所以如果以越野跑者來看,捷徑不會比較快,如果以步行的話,端看個人腳力,或許可以快個十分鐘左右。

林道捷徑路況

12:42東八仙山岔路口。這邊比較訝異的是完全沒有路條。出發前,我認為已有多份紀錄,在岔路口多少都會有路條,但現場就是沒有,不只岔路口沒路條,沿途也只有時有時無的路跡,直接把這些路跡忽略掉甚至比較輕鬆,只能找自己舒服的路線上了。

裡冷東八仙岔路口

沿路會經過好幾個小山頭,這邊我開始嘗試亂走,沒錯就是亂走。儘量不看離線地圖,僅用判段地形、稜脈、方向的方式,看看有沒有辦法沿著正確的路線前進。其實這頗有趣的,此段沿路僅有一兩條路條,而且綁的地方也不是最好走的路。我大致上是沿著稜線,若遇到比較密的植被則觀察哪個方向比較好切,一路走走停停也來到第一個小山頭,方向大致正確,於是接下來持續用這個方式前進,不看離線地圖,以免破壞遊戲體驗。就這樣直到上東八仙山最後一個山頭,我發現東八仙快要被我腰繞過去了,這樣不行,最後才拿出離線地圖硬幹上切,走沒人走過的路徑上到東八仙山。

13:50東八仙山頂,休息5分鐘,由於嘗試亂走,這段路比預計還要久許多。以等高線來看,從林道岔路海拔2190,到東八仙山頂2432,加上中間幾個假山頭,了不起爬升300公尺,卻走了一個多小時,就算是探勘路線,也衰退太多,以後還是要多走探勘路線,培養路感和找舒服的路技能。

14:46八仙山三角點,休息5分鐘,東八仙山至八仙山路線成熟,沒有特別紀錄的必要。

16:16八仙山登山口,許久未走八仙山遊樂區路線,完全忘了靜海寺海拔只有不到1000公尺,這段路比我預計的還久很多....原來從八仙山頂下山路段,松鶴線和遊樂區線的時間差不多,大概都是1.5小時。

16:20停車場,驅車回家,還來得及載小孩下課。


心得:此次行程比較可惜的是沒有造訪清水台聚落,林鐵盡頭往29K岔路也很想走看看。此外,當天適逢寒流來襲,雖然無雨,但天氣極冷,如果平均氣溫高個5度,將會是很舒服的天氣。


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

20231217失敗的台北馬

 

先說結論:個人時間退步24秒,大會時間退步45秒


今年的練習量、速度都比去年還多、還快,然而結果就是一切,退步就是退步,沒什麼理由,只能從失敗中檢討

一、策略:

賽前一周兩次LongRun 23公里,我幾乎可以知道,如果目標設定335(配速5:05),達成機率大概有90%以上,但年初所設定的目標就是大會時間330(配速4:57),達成機率應該不到10%,這時候我有兩個選擇

1.穩跑335,幾乎不會有意外,雖然沒有達成目標,但至少突破自己PB,只是明年如果還想挑戰,就沒辦法取得免抽資格,很煩。

2.冒險挑戰330,成功機率低,但也不是完全沒機會,反正大不了30K後爆掉,哭著(?)走回終點。

最後我選擇了方案2,反正就拚拚看,不要留任何遺憾。從事後論角度來看,我應該選擇安全的方案1,不過開賽前,誰知道呢?

二、一連串的小失誤:其實就算是選擇激進方案2,也不至於比去年成績還慢,而是賽前、賽中一連串的小失誤造成的

1.鞋子破洞:今年的比賽鞋跟去年同一雙,是迪卡儂KD900X,號稱可以耐穿超過1200公里,甚至1500公里,而目前這雙鞋大約穿了850公里左右,我也不清楚有沒有衰退,可能有一點吧?賽前兩周的國家地理路跑10.8K,我的配速大概跟去年10K配速差不多,如果算上賽道起伏、終點前閃人群的因素,10K速度應該比去年還快,我就當這雙鞋還頭好壯壯。

鞋子破洞

直到賽前兩天晚上,發現鞋子側邊開洞,而且洞越開越大,驚覺這個問題的嚴重性,此時早已來不及適應新鞋了,只能有兩個選擇:衝去迪卡儂買一雙全新的、或是大力膠帶貼起來。
大力膠帶補丁

最後選選擇了大力膠帶方案,純粹因為價格考量,雖然說迪卡儂碳板鞋只要3999,說實在不貴,但大力膠帶黏一黏搞不好就可以解決,而且下一雙鞋想換換牌子,不想再穿迪卡儂了,乾脆把錢省下來。

最後的結果是大力膠帶在開跑後10公里就開始脫落,一路啪啪啪到30公里以後完全不見,濕濕的地板黏了幾顆砂石侵入我的鞋內,跑起來不太舒服。

2.忘了帶軟水壺,賽前思考了很久,到底要選擇把手機帶在身上,還是省下手機重量,改帶250ML軟水壺?去年Jay大大選擇帶一管軟水壺,稱到第三或第四補給站才進站喝水,讓我很心動,沒想到賽前一天晚上才發現忘了帶軟水壺,EXPO早就關門、衝去迪卡儂中山店買,250ML水壺也早就沒貨,看來計畫失敗,而且是因為忘了帶軟水壺造成的。

3.號碼布磁扣:之前在比賽看到有人選擇號碼布磁釦,而不用別針,我覺得很帥,所以在EXPO買了一組號稱超強磁力的磁扣,結果幹!跑一跑掉一顆,而且第一個高架不久的強風,把號碼布吹歪,我一路都在擔心號碼布要是掉了該怎麼辦?上了環東高架,幾乎有一半時間都是一手護住號碼布、一手擺臂,大大影響了速度和我的心情,不熟悉的東西不要用,別針還是最穩的。

號碼布歪一邊,以後參加活動千萬不要用磁釦

4.鞋帶鬆脫:這真的記不住教訓,去年台北馬也是鞋帶鬆脫,不過那時候已經進台北田徑場了,就算鞋子掉了也沒差,今年則是在剛上環東高架不久,鞋帶就掉了,還好我綁法比較特殊,可以撐著幾百公尺。因為戴著手套,手指不靈活,停下來綁鞋帶在起跑,最後乾脆打個死結,讓鞋帶隨風飄揚,大概浪費了我20-30秒,但好不容易吸到的大集團,就在停下來綁鞋帶後離我遠去,整路環東高架乎都找不到人幫忙擋風,浪費不少體力。

5.帽子鬆緊度沒調好,起跑前覺得帽子太緊,稍微調鬆,但強風讓帽子戴不住,又取下來調整了兩次。

6.捷運搭錯線,其實比賽當日我蠻早就出門了,但聽信google導航,搭乘信義線,而信義線出口距離寄物位置還有一段距離,搞得我超級緊張,以後應該要直接搭到台北市政府站,一出站門口就是衣保車了,這種低級錯誤不能再犯。


三、賽事過程:

寄物完後,在C區又巧遇Ray大大,距離開賽還有二十幾分鐘,和大大聊了一下天,我們速度差很多,一出發大概就看不到他了。天氣頗冷,開賽前三分鐘把雨衣脫掉、確定手錶抓到GPS訊號,6:30準時起跑。

等到排到拱門前已經過了1分42秒,我心想如果要達成大會時間330,就必須全程配速4:58才有機會辦到。而起跑還會浪費一點時間,速度必須更快,所以前15公里的配速,幾乎都在4:48-4:55左右。賽後看了一下官方數據,我前20K平均配速為4:58,其實就是在計畫範圍內。

在15公里前,我覺得狀況極好,在長距離心肺訓練後,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感,心率也維持在Zone2,其實整場比完,我的心律也都在145上下而已,然而在17公里北安路時,右小腿小抽了一下,讓我知道這次比賽計畫已經毀了,大會時間330絕對無望,個人時間330應該也很難了。

開始上環東高架後,之前追過的幾個大集團陸續跟上來,我隨便找了個大集團躲起來,然而22公里處鞋帶竟然掉了,不得已,只能停下來綁鞋帶,如前所述,整段環東高架完全沒有大集團可以躲,此時配速已經掉到5:15左右。

下了環東高架,折返處前看到330配速氣球,已經不可能追上,而且不知道還會落後多久,只能跑一步算一步,去年加速的地方,今年只能維持。

不久後進了河濱路段,去年穩穩五分速通過的地方,今年卻苦苦守著5:20,直到34K終於出現大抽筋,不得不停下來罵髒話,喔不是,是拉筋,此時已經知道335都沒辦法達成,甚至連要守住去年的成績都很困難,只能邊跑邊不斷提醒自己腳放鬆。

最後跑進南京東路,速度只能維持在六分速,跑步姿勢變得極難看,腳根本抬不起來,雙腿大抽筋,那種感覺像是大腿小腿邊跑邊被棍子戳來戳去,稍微一用力就大抽筋。就這樣一直進到台北田徑場,連最後衝刺的辦法都沒有,只能看著時間一秒一秒過去,超過了去年的完賽時間,今年失敗了。


四、結束後:

Ray大大破三,早就等大夥等到發抖,Mio大大319,比去年進步2分鐘,也早已離開會場找親友,Jay大大336,原因是發生車禍,整個賽季都在休養,估計這三個月總練習里程應該不超過50公里,竟然還跑得比我快。在會場集合拍張照片後各自解散,很有本群組風格。

意料之外,完賽後我可以正常的在捷運站、高鐵站樓梯衝上衝下,一副沒事的樣子,隔天開始的延遲性痠痛也不若去年嚴重,去年我可是整整休息了一個禮拜,腳都還一跛一跛的。

做個結論,我覺得今年台北馬結果,差不多就是我今年的寫照,以為自己很努力了,不過事實上是退步了,不管身心方面都是。明年還不確定會不會報名台北馬,馬拉松訓練過程很無聊,常常在想,只是為了身體健康,真的有必要犧牲睡眠、其他運動的時間,全心準備嗎?或許明年會選個不一樣的運動目標吧。

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

20231125 Formosa Trail 75K

 

從沒想過我可以完成75K越野賽,這下應該勉強可以自稱為越野跑者了。

警語:如果是陌生來訪本文章的朋友,想找長距離比賽的攻略,這篇心得應該對你沒有什麼用處,這個Blog的TA只有一個人,那就是我,所有的策略都是我自己想、自己擬定的,不一定正確,能否複製經驗也尚屬未知。此外,我完賽時間其實也不怎樣,所以建議還是當別人的日記看看就好。


緣起:

2020年跑了16K、2021疫情停辦、2022年跑了40K,到了2023有兩個選擇:追求40K更快的成績,或是挑戰75K。其實去年完成40K時,覺得這個成績很緊繃了(7小時22分),就算再快也快不了多少,倒不如把節奏放緩一點,試試看真正長距離的賽事。

今年五月開放早鳥報名後,我傳訊給Petr想報名75K,雖然沒有ITRA點數,但去年台北馬338、FT40 7:22,應該有能力完成(其實當下的狀態我覺得根本不可能完成),Petr回復認為我夠格參加,因為CPB後可跑性算高,不過還是要多練習。得到主辦單位同意後,最後的關卡就是繳費了。

參加比賽需要的是衝動,為了不讓自己留後路,我在這股衝動還沒結束的時候,立馬線上繳費,很好,接下來就是體能問題了,這個問題有沒有被解決,我到比賽當天出發前都還不確定,不過哪有甚麼挑戰是確定才能執行的,人總是要有點冒險精神,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之下,挑戰自己的身心極限,算是不可多得的經驗。

訓練:

今年只給自己設定兩個目標,一是Formosa Trail 75K完賽,二是年底台北馬跑進330。九月以前只能說是有保持運動習慣,月跑量平均不到150,真正開始認真練習大概是在九月底開始,10月跑量270K,爬升10000m+、11月跑量截至賽前220K,爬升5000m+,練習量夠不夠我是不知道,我只能說已經把我所有多餘的時間全部投入練習了。

策略:體能全開時間*120%

賽前計畫17小時完賽,擬定17小時的目標在於參考去年完賽人員的PR40(2022賽事完賽57人/第40名成績),但只是很粗略的概估,概估的原因只在於防止自己在前段暴衝後段爆掉DNF,接下來就是細部計畫了。

跟單車不同,越野跑比較不好抓及時功率,於是我針對長距離賽事做了幾次測試,針對區段時間全開和七成力的時間差為多少進行幾次試驗,在八唐縱走(體能全開5hr13min)、四路八仙(長時間耐力11hr+)測試後,擬定出各區段PB*120%作為目標時間,得到了以下數據:


這張配速表,大致上是用上述方式完成,但不是每段都實際跑過,所以CPA-關頭山來回是用爬升量和距離大致估的,Z--CPC也是,而CPB2-終點則又再多加15分鐘,以因應最後的體能衰退,賽後檢討預估與實際時間落差如下圖:

可以看得出,有走過的路線一般都有寬估,時間估不足的都是沒走過的路段,還有最後一段CPB-終點,因為沒想到入夜後的山徑速度變得如此之慢,而且體能衰退如此之大,都已經寬估許多了,卻還是達不到目標時間。

路線:
Formosa Trail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路線規劃,不以既有山徑、山頭為目標導向,而是想辦法把鄰近各路線、廢棄林道串聯起來,舉例還說,CPA-CPB好幾段路段是腰繞路徑,明顯不是登山客的走法。另外,水頭谷山下到卓社林道支線,應該是Petr自己開的路,因為以山頭為目標的登山客,沒有探那條稜線的理由。最後就是武界上CPB,我想Petr應該是把附近的稜線都探過以後才選定這條路線。
我對網路上某大溼的許多言論都很不以為然,不過對於他評價Formosa Trail的路線設計倒是蠻相同的,要設計出這種路線其實非常不簡單,必須對鄰近的山頭、廢棄山徑、廢棄林道有通盤的了解,再想辦法串聯起來,能辦到這種事的人非常之少。
在跟我爸討論道這種路線規畫手法的時候,跟我爸舉例,國姓山上一大堆廢棄林道、廢棄山徑,我可能知道一些,我爸因為工作的關係也大部分知道,不過我可沒那個閒工夫去串聯各林道,我爸也沒那個體力去探路,而Petr能夠規劃出這麼厲害的路線,真的很不簡單。
當然,比較可惜的是,這幾年的水泥路鋪面比例越來越高,下武界的陡下水泥路面讓膝蓋受力非常大,跑得全身都不太舒服。

行前裝備:
由於爬山型態的改變,隨身物品越帶越少,平常自己上東卯山時,只準備一管500cc軟水壺、一包威德IN而已,連背包都沒帶,在經過幾次反覆長距離行程後,決定攜帶裝備如下圖


裝備依序為NU25頭燈*2、NITECORE行動電源、越野跑帽、720 MARS太陽眼鏡搭配變色片、軟水壺*3(只裝兩管水共1000cc)、避難毯*2、大力膠帶、簡易醫藥包、迪卡儂碳纖杖一對、雨衣雨裙、餐具、使用的背包則是Saolmon ADV SKINS12

穿著部分是Uniqlo排汗衣、迪卡儂越野褲、3M手套、Tabio五指襪、越野鞋防塵套、迪卡儂Race Ultra越野跑鞋

補給部分則帶了威德IN*2、SIS果膠*7,這部分有點帶不夠,CPA食物沒有補夠,到CPB之間頗為飢餓,所有果膠幾乎都是在那一段吃的,之後有點嚇到,所以儘量在補給站吃飽並帶足香蕉,最後還剩下威德IN一包、果膠兩包。


比賽當天:
2:30起床,睡得還不錯,慢條斯理地整理裝備,3:10從國姓出發,3:35停好車,3:40抵達會場,Ray大大應該早就抵達會場了,寄物完畢後,到起點拱門附近跟Ray大大聊了幾句,畢竟出發以後一分鐘以內,就看不到Ray大大的車尾燈了,最後Ray大大以11hr46min第六名高速完賽。
與Ray大大合照,出發後他就噴不見了

4:00出發,按照計畫,把速度放得很chill,平路段以7:00配速緩慢前進,開始爬坡後,也不斷提醒自己把節奏放緩,這段期間幾乎沒甚麼超車,穩穩的抵達舊武界越山,這時間還沒亮,不停留繼續前行。
出發,我還沒睡醒QQ


舊武界越山

6:53CPA,大約停了3-4分鐘,主要吃香蕉和橘子,補完後繼續往關頭山前進。CPA到關頭山這段路我沒走過,所以預估時間也不太準,事後檢驗,這段路估的時間有點緊繃,尤其是回頭路落後兩分鐘。
完全沒發現攝影師的我

CPA1

對萬山

在前往關頭山時遇到Ray大大已經折返,約莫在第六名,道了聲加油後各自努力,阿對了,這時耶穌哥已經快要從總二變總一了,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,完全不知道他的體能極限到底在哪。

7:44關頭山,領取信物、拍照小休一下後即折返。
關頭山,視野極好

8:31回到CPA,這時已經有許多40K組的選手抵達了,補給區相當熱鬧,然而我在這邊補得不太夠,回憶會美化,在我印象中CPA到CPB舊式一連串的技術路段,完全忘記距離12公里,爬升700公尺,說實在相當不輕鬆,加上這次速度放得比較慢,還走不到一半就有飢餓感,只能果膠一條接著一條吸,光是後半段7-8公里的路段,就吸了3條果膠和半包威德IN,讓我備感不安。
感謝清冰大大拍照

武界越山主峰

武界越山南峰 無基點

東橫屏山 無基點

獅凸魯山

武界山,懶得走30公尺過去三角點拍照

11:11CPB,檢視配速表,我已經比預計時間還快接近50分鐘了,疲勞感也還在可以負荷的範圍內,此時早已飢腸轆轆,所以在CPB吃了好幾碗飯菜,再帶了兩根香蕉,補足行動熱量。在此也跟曾經在臉書上請教過的丹大林道總一哥打招呼,順便相互交流CPB之後的路況。這邊大約休息了接近20分鐘。
CPB,還能發崩潰限動

跟丹大林道總一哥拍照,開心

接下來的路面是一大段水泥路,兩三周前才來探過一次,對於路況非常清楚,我和另一位75K參賽者邊走邊聊,頗有一見如故的感覺,一直到過水頭谷山下切,帶著兩位參賽者一起走過路況比較不明的路段,下切到林道後才分開。
水頭谷山

在CPC前約兩公里遇到Alan,問了一下還有多久到CPC,他給了我一個悲觀的答案:用走的要25分,還要這麼久有點崩潰,只好跑起來了。

13:17CPC,此時累計里程已到45K,身體已經相當疲勞,ITBS發作,上坡幾乎不太能跑,但還有超過30公里,爬升超過1000公尺,接下來算是未知的世界了,到目前為止,能不能完賽還是處於未知狀態。
CPC,此時已經笑不出來

在CPC我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:忘記補水,離開CPC30分鐘後才發現身上只剩200CC的水,我又誤以為武界還有一個補水站,所以在歷經了超陡下產業道路以後,只在武界商店買了一罐啤酒,現場喝完後直接上往CPB陡坡。
水頭谷山東南峰,這個三角點頗隱密

進入陡坡後,身上的水應該不到50cc,還好天氣涼爽,不至於口乾舌燥,但我下定決心,如果有遇到參賽者,一定要厚顏無恥的找他要水喝。說時遲那時快,有一位參賽者以極快的速度向我接近,當我暗自慶幸終於可以討水的時候,卻發現竟然是104K總一,一位德國人,這未免也太扯了,從CPC還要下到加德宮,再繞讓大尖山一圈接近30公里,竟然在CPB2之前就追上我了,再怎樣也不可能跟總一要水喝吧,對他喊了幾聲Great後,即目送他遠去,我繼續在陡坡中間崩潰緩行。

16:55CPB2,終於回到CPB了,真的無敵崩潰,里程數已經累積到63公里,疲勞感已經推升到極限,此時天氣轉冷,氣溫應該十度左右而已,工作人員擺出烤火爐,幾個選手穿上外套/雨衣躲在火堆旁取暖,坐在我隔壁烤火的選手醞釀一段時間後,忽然衝到一旁的草叢狂吐,其實我也差不多,如果這時補給吃急一點,一定跟他落得一樣下場。
我在CPB2休息15分鐘左右,工作人員見到我準備出發,對我打氣:「加油!只剩下最後14公里,再爬將近400後就是下坡和平路了」,我好不想面對啊!講歸講,還是只能戴上頭燈,緩慢上行。
離開CPB2後,行進非常緩慢,最可怕的是判斷力下降,回道岔路Y前,明明已經走過多次,我卻還是忍不住拿出手機對照,幾乎是每走五分鐘就要停下來休息30秒的情況,就這樣持續道橫屏山登山口岔路。
進入橫屏山最後下坡後,基本已經可以確定完賽,時間長短問題而已。從CPB2出發到終點,沿路只遇到兩位跑者,一位在下坡把我刷卡,另一位是104K總二,在終點前超過我,最後一段路,身體早就超過負荷,ITBS、足底筋膜炎、兩側肩膀疼痛,所有的問題全出現了,連以前從未出現過的疼痛也跑出來,我只能不斷提醒自己,停下來不會到終點,想到終點就要不停跑下去。

19:58終點,在經過無數次崩潰後,終於到終點了,低頭看一下手錶,應該是在16小時邊緣,此時不全開更待何時?終於在大會時間15:58完成,驚險SUB16。



疼痛:
ITBS、左肩頰、右腳足底筋膜炎疼痛老毛病早就預期出現,但這次跑完後又發現幾處以往不曾疼痛的地方:兩邊胸前肋骨下緣、左髖骨前側大腿連接處。前者主要是登山杖收折的時候長期摩擦所造成,所以最後可跑動的路段,由於胸前肋骨下緣疼痛,登山杖還是無法收折到胸前,只能手持跑完。而後者還真的是第一次出現,而且此症狀頗早就發生了,還好雖然辛苦點,但到最後路段沒有妨礙行進。

賽後兩個晚上都睡不太好,只要一翻身就痛醒,睡眠時間特別長,卻沒能得到真正的休息,隔天完賽Party跟Ray大大交換心得,他也有同樣情況。

除了肉體上的疼痛,賽後也出現了輕微感冒症狀,持續了三天,所以也全休了三天沒跑步,還好羽絨衣穿好穿滿、口罩戴好戴滿,感冒沒進一步惡化,第四天已可維持正常訓練。



心得:
就算完賽了,還是不知道當初是哪來的勇氣報名,恐懼源於未知,生活還是要多一點冒險犯難的成分,其實我不只賽前不確定,一直到CPB2前,都還不知道能不能完賽,但不試試看怎麼會知道呢?還好半年前有報名的勇氣,和這兩三個月來儘可能大量的訓練,才能完成這個我自以為很了不起的挑戰。
至於明年,我還沒甚麼想法,除了104K以外都參加過了,40K以下的速度極快,我自認為進步幅度應該很有限;75K已經體驗過,至於104K,已經不是我能力範圍內能完成的事,但等到明年搞不好又有不同的想法也說不定。

2023年11月9日 星期四

20231107四路八仙

 


四路八仙,顧名思義就是四條上八仙山的路線,二上二下就是四路了。
對這條路線慕名已久,但總覺得好累好遠,可能走不完。直到最近FT75快到了,深感能力不足,應該要來一發大的,練一下大量的爬升,以增加完賽的機率。

出發前擬定戰略,就是強度壓低再壓低,之前每次行程也都這麼說,不過執行狀況一直都不太好,這次獨行,總算比較有遵守預想規劃了。

全段幾乎都以最高七成力下去走,一方面保留體力,一方面也比較不會受傷。以下針對各路段的Strava成績,跟個人PR比較,看一下我的七成力和PR差距多少時間。

1.南松鶴上八仙:本趟3:10;PR2:52,190分鐘VS172分鐘,花費的時間為PR的110.46%
南松鶴途中的南松鶴山三角點

蛇木溪工作站遺址

南松鶴接回流籠頭


2.八唐稜線到唐麻丹岔路:本趟2:18;PR1:54,138分鐘VS114分鐘,花費的時間為PR的121.05%
3.唐麻丹岔路到蝴蝶谷岔路:本趟15分鐘;PR12分鐘,花費的時間為PR的125%
八仙山*1

唐麻丹岔路

4.唐麻丹蝴蝶谷岔路到八仙山 :本趟3:20;PR2:38,200分鐘VS158分鐘,花費的時間為PR的126.58%,但這本次走這段路況比起上次差很多,蝴蝶谷瀑布棧板損壞、夢幻谷前植披相當密,而且沒有Jay大大開路,還可以維持這速度,代表這次策略執行有成功。
蝴蝶谷瀑布岔路

蝴蝶谷瀑布棧道崩塌

夢幻谷瀑布

5.八仙山三角點到松鶴登山口:本趟1:45;PR1:37,105分鐘VS97分鐘,花費的時間為PR的108.24%。沒想到下坡竟然還能跟PR相差不大,最近的下坡真的是大有進步。

八仙山*2



攜帶熱量:
這次總攜帶熱量為2100大卡(不含緊急糧,緊急糧預估300大卡)其中1063大卡為果膠、1000大卡為7-11買的御飯糰*2、雙手捲*1、大熱狗*1,最後還剩267大卡,也就是一包威德IN、一包SIS,要檢討的地方在於出發前還是要吃早餐,一開始補給不太夠,幾乎是餓著肚子從南松鶴上八仙,剩下地方沒什麼問題。

水帶1000cc,途中補水約1500cc,總飲水量約2500cc,在最後蝶夢段上坡喝水有點沒節制,二度登頂後,餘水只剩下約400cc,雖然有好心人在山頂涼亭放了好幾罐礦泉水,但如此補水違反了我的登山美學,所以一路小口喝水,渴回登山口,還剩約150cc,要檢討的地方在取水的地方應該要喝個飽。


路況:
南松鶴:除了登山口處有大量的蜘蛛網以外,沒什麼危險地形,而且路況越來越清楚了
海拔1800左右還可以逛逛蛇木溪工作站。
八唐:一樣很好走,只是好遠。
蝶夢:蝴蝶谷瀑布棧道崩塌,不建議冒險走棧板過去。山友從下方溪床開路過去,不過要渡兩次溪,小心一點可以不用弄濕鞋子。因為棧板崩塌的關係,蝶夢線最近走的人應該不多,夢幻谷前植被非常密,穿短褲者容易被有刺植物劃傷(就是我),過夢幻谷後路況好走。
松鶴八仙:傳統路線,沒甚麼好說的  。

很幸運的,這次行程幾乎都沒受甚麼傷(除了小小皮肉傷難免),總里程27.36公里比預計短,但時間比預計還久,跟月底的FT75比起來,里程數少了50公里、爬升少了600公尺,意思就是,走完四路八仙後,再跑一趟50公里、爬升600公尺的超馬,就是FT75的強度了,我想到就覺得噁心。

總之,走完這次行程,對完賽的信心越來越喪失,我真的能完賽嗎?